11月22日上午,山东大学何中华教授线上为必赢官网师生作了题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挑战及回应》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必赢565net官网副院长马俊峰教授主持。
何中华教授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面临的挑战、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态度、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的四个转变这三个方面展开,首先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今社会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世界范围内新科技革命浪潮的冲击、对社会主义历史实践加以总结的要求、西方哲学特别是现代西方哲学的影响、来自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质询四个方面。其次,针对上述挑战,他提出应坚持“创造性的解释马克思”的正确态度,摒弃“告别马克思”和“回到马克思”。最后,何中华教授分别从解构到建构的自我反思方式的转变、封闭到开放的自我把握方式的转变、抽象到具体的自我理解方式的转变、现代到后现代的自我定位方式的转变做出了回应,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定位和科学内涵,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具备筹划未来的强大生命力,我们只有在具备人格境界和专业造诣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创造性的解释马克思主义。
讲座结束后,何中华教授线上与参会师生互动交流并就其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刻细致的解答。
报告人简介:
何中华,男,1962年7月生,山东莒南人,中共党员。现为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兼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等。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发展理论。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学术月刊》、《天津社会科学》、《文史哲》等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哲学:走向本体澄明之境》、《社会发展与现代性批判》、《重读马克思》、《历史地思》等著作。有些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高等学校人文学术文摘》等刊物转(译)载,论著被多种学术著作和论文援引,在学界有较大反响。1993年被评为首批山东大学青年学科带头人,并获“山东省优秀教师”称号;1997年获第2届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称号;1999年被命名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0年获首批“山东大学杰出青年学者基金”资助;2002年获首批“山东大学杰出学者奖励基金”资助;2006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2009年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15年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016年入选中组部“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018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撰稿: 张毛毛
监制:程雅宇
审稿:马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