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必赢565net官网邀请苏州大学特聘教授任平教授为全院师生作了题为《论开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甘肃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教学指导委员会、甘肃省何继龄名师工作室、必赢565net官网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所联合主办,必赢565net官网承办,必赢565net官网副院长马俊峰教授主持,全省思政课教师及硕博研究生齐聚云端,认真聆听了任平教授的精彩报告。
报告会伊始,任平教授指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的历程的追问和反思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前提。任平教授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语境、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范式图谱和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逻辑三个方面为我们展开了精彩的讲述。
第一方面,任平教授认为全球大变局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语境。中国近代哲学社会科学是依照西方范式构建的,今天则需要在当代实践和文化基础上重新加以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构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引发的全球大变局,即从“世界走向中国”到“中国走向世界”时代大转换的产物,是“中国走向世界”背景下,中国学术走向世界的标志性旗帜。追问和反思“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背景,不能停留在相关的语义辨析、形态构建、方法论构建层次,而要穿越精神表象去深入到思想出场的时代语境。
第二个方面,任平教授认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范式图谱,彰显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方法论自觉。首先,研究范式是一种研究视野、规范、规则和方法论,它是一种见解、观点和理论的根基与灵魂。研究范式的创新与转换,可以带动整个理论视域、理论形态的变革与创新。其次,哲学研究范式作为时代思维方式的集中体现,不仅是哲学见解、观点和理论创新的根基和灵魂,更是学术史坐标和图谱的轴心。以研究范式为切入点,准确把握学术史的范式图谱构变,就可以循此脉络深度理解和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学术史。最后,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体解剖是猴体解剖的钥匙”的“从后思索”方法,站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史繁荣与创新这一经典时代的范式图谱构变的制高点上,就可以反观百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学术史。
任平教授谈到,纵观百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学术史,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有九大研究范式。第一种是马克思主义教科书改革研究范式,这种范式一直是研究与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方式;第二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研究范式,这种范式以专著、论文集等话语形式表现出来的研究方式,其特点是表达主体更适合学者个体;研究、创新和表达更加自由、个性化;领域分散化,拓展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多种理解体系、诸多新领域哲学研究,它发挥了很强的创新带动能力;第三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范式,这种范式包括了历史性解读,即从思想史发展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发生、发展、演化的过程,规律性解读,从思想史逻辑中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规律,指导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对话性解读,在与西方马克思学展开对话、辩论的进程中得出结论;第四种是马克思主义文本文献学解读研究范式,这一范式能够通过版本学比较、文本编篡和意义解读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而通过以时代视域解读文本来实现理论创新;第五种是对话研究范式,这种范式有利于深入了解当代西方学术前沿,展示中国学术的风采,逐步解构和打破西方学术一统天下的话语霸权;第六种是反思的问题学研究范式,这一范式的基本特点是,它既是问题学的,也是反思的,是反思的问题学;第七种是部门哲学研究范式,这种研究范式作为一种专门化的领域哲学理论,处在一般哲学与具体科学领域的中介位置,是某领域科学的总概括和引领性的理论;第八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范式,这种研究范式的优势在于,它能聚焦中国问题,研究以中国问题为中心,能坚守中国立场,研究中国问题坚守人民立场,能创新中国视域,立足于中国的理论眼光和理论视域,能立足中国实践,真正解释和指导中国实践,能形成中国学术话语,使中国学术走出国门,影响世界学术;第九种是马克思主义出场学研究范式,这种研究范式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逻辑的科学,其宗旨是阐释在不断变化的时代和空间语境中,马克思主义如何不断适应时空变化而创新发展。
任平教授讲述完马克思主义哲学九种研究范式之后,他认为以上九种研究范式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甚至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学术创新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各种研究范式的作用路径、机制和方法论特点各不相同的,研究范式之间的地位和功能也不尽相同,但是其中必有一个起支配作用的研究范式,它的存在在所有范式中起着支配、决定其他范式性质、创新方向和作用,称之为轴心范式,这一范式决定着一个学术图景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结构。一旦轴心范式发生新旧交替,那么学术图景必将或迟或早总要发生构变。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围绕理论创新的步步深入,先后有四个研究范式成为轴心范式,因而促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学术图景发生三次重大转变、形成了四种学术图景。第一种是教科书改革—经典原著宣读—原理研究的学术图景;第二种是对话—马克思主义学说史—文本文献学解读的学术图景;第三种是反思的问题学—新领域与部门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术图景;第四种是马克思主义学说史—实践解释学—出场学的学术图景。第一种学术图景是全球分裂和对抗条件下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需要的理论表现;第二种学术图景是在新全球化时代来临的历史语境中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到中期的思想出场形态。第三种学术图景是在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如日中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日益加速时代的哲学产物;第四种学术图景是在前三个学术图景基础上更高的方法论自觉,集中体现和反映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要求理论创新所能够达到的新境界和新高度。
任平教授认为:以上四种学术图景构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学术史的范式图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伟大探索的哲学表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前沿状况和演化逻辑,是基于范式图谱构变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学术史,它深刻地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学术史发生、发展、与时俱进的历史,宏观展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学术史的思想演进逻辑。
第三个方面,任平教授认为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逻辑在于实现一系列大转换。一是研究议程的转换,从过去反思如何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在中国“具体化” “民族化” “大众化”,转换到致力于书写与“国外马克思主义”处于对等地位、在中国大地上重新出场、重新型塑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二是书写身份的转换,从“学徒状态”向“当代作者”主体地位转变;三是立场的转换,不是为了“回到马克思”,而是为了重塑能够指导中国实践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四是出场路径的转换,中国实践成为实践路径和检验真理的唯一客观标准,融入中国文化成为理论出场的主要文化路径;五是视域的转换,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阐释视域转换为中国视域;六是哲学形态转换,即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阐释形态向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阐释形态转换;七是话语方式转换,即从国外知识论表达方式转向中国情理一体的话语表达。
报告结束后,任平教授就必赢官网师生的提出的问题作了详尽而又耐心的解答。任平教授的学术报告,使得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语境、创新范式图谱和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逻辑。迈向新征程,我们更应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学术体系、学科体系,深刻理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命题,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报告人简介:
任平,哲学博士,江苏师范大学原校长,现为江苏社科名家,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社科联常务副主席。中央马工程专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兼任中国社会科学期刊评价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马哲史研究会马恩哲学思想研究分会会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全国优秀教师,省特贡专家、省教学名师等荣誉。主持或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6项,出版《当代视野中的马克思》、《交往实践与主体际》、《走向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学术史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广义认识论原理》等专著10余部,主编丛书6个系列,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得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多项。
撰稿:朱兢